为何八国联军进京时,封疆大吏“东南互保”拒救慈禧?

如题所述

1900年,义和团的兴起让美英帝国十分惶恐,生怕他们会波及长江流域。于是向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人提出签订保护条约。而此时的慈禧却因为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北京义和团发放了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并带着这些人向十一国宣战。

刘坤一已经察觉义和团的实力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联合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人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此后,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加入到此条约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南互保》。

慈禧“西狩”就是连夜脱逃跑去了西安。将北京城留给了八国联军蹂躏最后,还是这些督抚大员们出面处理和洋人的谈判。慈禧由西安回鸾的第一道懿旨,就是大肆表彰这些督抚大员做的非常好。要是敢稍有不慎?那么满清朝廷还存在不存在都是未知之数所以只能大肆表彰这些督抚大员们,其中袁世凯由山东巡抚,被提升委任为北洋通商大臣。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尽管这样的互保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确实保护了江南区域避免战火,可在慈禧看来,他们这样的行为绝对是在打自己脸。甚至没有顾忌朝廷的安危,太后的安危。令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虽然迫于形势,慈禧下诏书称赞他们“老成谋国之道”,但这些公然打脸慈禧的封疆大臣们最后的结局却并不算好。

刘坤一在朝堂上的政策屡屡被慈禧批驳,病逝后,朝廷体恤其功,谥忠诚,祀贤良祠。张之洞一直致力于洋务运动,病逝后,谥号文襄。

李鸿章被授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与列强和谈。病逝后诏赠太傅,谥文忠。被后人唾骂百年。闽浙总督许应骙被御史弹劾,从此退出朝廷,死后也没能得到封赏。

如此看来,参与到《东南互保》中的各位封疆大臣最后的结局都不算好,除了张之洞因为无可取代结局算不错外,刘坤一算是明着被慈禧针对,索性去世及时,还保留了死后的荣誉。而许应骙就比较惨了,尽管被弹劾后有众人帮着辩驳,但还是被朝廷开缺回籍,甚至连死后的荣誉也未能留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慈禧不得不带着光绪帝逃走了,而且事后非但没有惩罚他们,而且还对部分人进行了加官进爵,毕竟当时的慈禧还要依仗这些人

1900年中国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发展的非常迅速,慈禧太后因帝国主义列强支持过光绪变法,并且干涉了她想废除光绪另立新帝的做法。所以慈禧想借着义和团发泄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满,所以同时向十一个国家宣战。

这刚好给了帝国主义列强开战的机会和借口,以英、美、日、法、德、意、俄、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便顺势攻打北京城。一时间造成了生灵涂炭的局面,这个时候慈禧开始慌了,她向各地督抚下诏,想让他们能带兵勤王,能出面控制住目前的局面。

但是让慈禧没想到的是早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就已经通过清朝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牵线搭桥,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其中里面规定了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则是由各省总督保护。

正因为如此盛宣怀私自扣下了电信局号召义和团民众宣战的诏书,只是让各地的督抚看了这道诏书,并告诉他们不要奉诏。两广总督李鸿章也明确向朝廷不奉诏。

东南各省总督看到李鸿章这样的做法,也纷纷仿效。于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 闽浙总督许应骙、 山东巡抚袁世凯、 浙江巡抚刘树棠、 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也纷纷跟李鸿章结成同盟,也就是“东南互保”。

这种情况之下,八国联军轻轻松松就攻进了北京,慈禧眼看事情不妙,所以不得不带着光绪帝往西逃走了,一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

这也让很多人猜测,慈禧重新掌权后会不会对这些人进行惩罚?事实上,慈禧反而将李鸿章提拔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之洞则是在慈禧死后成为中枢重臣;袁世凯则是在李鸿章死后接替了他的位置;盛宣怀被加上了太子少保,更讽刺的是刘坤一死后居然被追封为一等男爵,赠太傅,谥号“忠诚”。

为什么慈禧非但没有对他们惩罚还给他们加官了呢?因为慈禧觉得目前的局面对自己非常不利,而且当时慈禧手中也没什么大权,动了他们就等于逼着他们对付自己。所以慈禧将一切责任推到了支持主战的载漪、溥儁等人的身上,继续做着大清名义上的主人

第2个回答  2021-09-03
当时东南地主汉族集团已经掌握了主要军队,几千名外国军队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只是借助此次机会准备让李鸿章取代慈禧,东南十个省在上海与各国领事签署协议,互不打仗,可是最终受害的是中国华北人民,被烧杀掳掠。李鸿章当然也没有上位,慈溪也不敢得罪这些掌握军队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09-12
因为八国联军进京时东南互保自己也是自身难保,他也是真的无能为力,而是分身乏术,因此这样
第4个回答  2020-09-11
因为他们不想满清的所有实力被八国联军一锅端掉,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为何八国联军进京时,封疆大吏“东南互保”拒救慈禧?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尽管这样的互保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确实保护了江南区域避免战火,可在慈禧看来,他们这样的行为绝对是在打自己脸。甚至没有顾忌朝廷的安危,太后的安危。令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虽然迫于形势,慈禧下诏书称赞他们“老成谋国之道”,但这些公然...

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南方各省怎么没北上勤王?
东南各省以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首形成了“东南互保”,主要内容就是不去勤王,李鸿章接到慈禧诏书的时候说:此逆命也,粤不奉诏。因为这些地方总督认为清廷一次和11个世界强国宣战,无异于自杀,为了保民,只得如此。而且他们料定最终还是要和谈,这是他们敢于抗命的原因所在。

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为什么八国联军入侵时却实行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清末地方实力派汉族官僚,公然反抗清廷圣旨的政治举动。他们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为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的宣战,力求稳定东南各省不受列强入侵而作出的自我保护!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在康有为的鼓动下,私自谋划兵变刺杀慈禧。但因为袁世凯的告密,政变失败,慈禧震怒之下试图废除光绪帝,扶持...

“东南互保”坐拥十省兵力,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何坐视不管呢?
所以东南各省实行“东南互保”,也是为了不想跟着慈禧胡闹,洋人只是为了利益而来,只有与洋人妥协,才能保住大清的半壁江山。所以,即便洋人攻入京城,他们也只是做个“睁眼瞎”而已。05忠臣命 慈禧老太太一路吃着大饼咸菜跑到了西安,到了西安后,她的第一道圣旨便是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兼议和谈判全权代表...

东南官员为何在八国联军侵略时,敢抗旨不尊?
一、内部原因 (一)统治集团的认可 “东南互保”从表面上来看违抗了慈禧太后的旨意,但其实维护了当时清朝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从《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对于“东南互保”的主要官员进行赏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层并没有对“东南互保”进行抵制...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张之洞为何宣称: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慈禧调动不了各地方总督,除了是因为她的这个计划是一个昏招外,还因为这些总督们都心怀鬼胎。所谓的“东南互保”,看起来是这些总督为了国家而违抗慈禧的命令,但其实是因为他们已经有势力联合起来对抗中央朝廷了。民国时候中国北各军阀割据,其主要原因还是出自曾国藩身上,他创立的湘军已经攫取...

为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不杀慈禧太后呢?
结果她的决定遭到了张之洞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义和团导致大清内乱,必须剿灭,对于列强硬拼打不过就只能谈判,希望河南和山东不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互保运动”。慈禧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能动性”,要求各省继续利用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又差亲信去...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于当时而言到底是有利有弊?
所以东南地区,官员不跟随慈禧太后对外宣战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首先条约的签订保护了我国东南地区的安定,促进了南方民族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此时北方地区在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已经严重被破坏,相比之下,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甚至有所发展。其次,条约的签订动摇了传统的统治结构,这个结果代表了地方势力的...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南方督抚施行东南互保,后来慈禧怎么对待这些督抚的...
那东南互保是个什么政策呢?在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侵华前,列强为了减轻阻力,曾与清政府的南方各省督抚达成这个“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即东南地区督抚联通起来违抗慈禧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对列强不抵抗。对于慈禧的命令,东南督抚们只称慈禧是在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何宣称“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错在判错了形势。而张之洞们,虽也不能说是“卖国贼”,但他们在这件事上,审时度势的能力比慈禧太后强,避免了给东南引来战火。而决意宣战的慈禧,却被赶出了京城,仓惶逃往西安。张之洞们拒不奉诏,是审时度势的结果,同时,也证明,慈禧太后此时,已经逐步失去了地方势力的控制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