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世纪初期,整个大清王朝的统治进入到了末期,社会上一片动荡,对外八国联军大肆入侵我国土地,瓜分我国权益。对内义和团运动正在风起云涌的进行着。面对双重打击国内大部分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有一个地区却在这动荡的时代中,保持着平和甚至向前发展的状态,那就是我国东南地区。
当时,这个地区的首要官员,与西方国家一同进行着一场奇怪的“战争”那就是“东南互保”。至今对于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的的利弊,也是众说纷纭。
要分析这起事件在当时的利弊,首先还是得先了解它所发生的背景以及经过。
一、“东南互保”的背景:南方的经济和“西化”程度,是这场事件产生的基础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清政府看到了义和团的作用,利用这场运动对列强宣战。企图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至此,义和团和列强国打的不可开交,众列强在北京的使馆、产业等资产都受到了义和团的大肆攻击,列强不得不考虑该如何保证自己的资产。与此同时,长江流域一带,陷入了列强的纷争之中。
当时的英国正在进行布尔战争,英国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于南非地区,此时根本不可能抽调军队到中国来维护秩序,以及防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入侵长江流域。
义和团运动主要爆发在我国北京,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外国人被义和团大肆绞杀,就算是妇女婴儿也不例外,甚至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也同样受到了他们的屠杀。之后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唆义和团抵抗帝国主义的慈禧太后等人一路西逃,我国北方地区陷入了进一步的混乱之中。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存在极大的不同,由于地理条件影响,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要比北方地区高。并且南方地区早在明朝时期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当地的人民思想先进,对于西方文明的接受程度也较高。这里的人民不像义和团那样盲目排外,反而是充分利用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来发展自我。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一大批近代企业,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此时的这些企业急需一个安定的环境发展工业,保证生产。
二、“东南互保”顺利进行的条件:清廷中央已基本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义和团运动的初期,表面上来看,清政府采取的是“一意绞杀“的态度,但其实在封建统治内部对于义和团问题的处理态度并不一致,这也就影响到清政府在处理义和团事务时常常出现含糊不清,指示不明的状况。
之后地方势力面对这一情况,只能自己按照自己的态度去处理,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地方官员权力的扩大,加上很多地方官员并不满足北京政府盲目对列强宣战,这些原因促进了“东南互保”的顺利进行。
东南地区由于“洋务运动“时期率先开放,因此基督文化极具渗透,这影响了当时的封建官僚,洋务运动时期所培养的沿海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地方官僚和列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因此地方官僚对于整体的世界形势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当时他们同列强一起反对废除光绪便是多加沟通的一个反应。
帝国主义在争夺利益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着较高知识和较强自身能力的官僚买办阶层,比如说李鸿章,张之洞,张謇等人。这些人虽然是清王朝的官员,但一定程度上他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他们在加官进爵或者是投资办厂方面,都受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官员是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代言人。
这次“东南互保”的签订是由刘坤一、张之洞出面签订的,这次条约的签订之所以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和这些买办官员手中的权利和经济利益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他们手中的权力还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权威。
列强在瓜分中国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牵制。东南地区可以说是众列强最想收入囊中的一块“肥肉”,但并没有人敢率先发兵东南,这是因为如果有某个国家独自占领东南地区,那么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当中。
所以他们纷纷将当时东南地区的地方巡抚作为自己的政治工具来保证自己的权益,地方官员也利用着当时各国之间的相互牵制维护着自己地方的利益。在这种双方利益的捆绑之下,“东南互保”才得以顺利进行。
三、“东南互保”的内容
1900年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与各国的驻上海领事馆签订了条约,条约主要包括两项,分别是《东南保护约款》以及《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这次条约签订的最主要目的是,明确上海租界以及长江苏杭一带的归属权问题。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东南地区由各地方督府保护,两不干涉,各守一方。
在条约中,各地方督抚需要保证洋人在境内的一切既得利益,比如说传教士产业、各国商业等,而众列强不得轻易从内河登陆我国东南沿岸地区进行扰乱。
这次条约的内容由中方拟定,对列强原有的权益多加限制,一开始众列强代表拒绝签署这次文件,但经过谈判之后。东南互保的原则间接被肯定,条约正式签订。
四、东南互保的影响及其利弊
在条约签订之后,对于带来的的影响众说纷纭,反对者认为,东南巡抚不听从当时清政府的指令,破坏了清政府的领导地位。但我们要知道,清政府对外宣战是一件非常愚昧的行为,这并不是单纯的自卫战争,而是封建阶层固步自封,大肆泄愤的行为,这次宣战是盲目的,统治者并没有认真的分析过敌我双方的形式,如果战争爆发,那么结果必输无疑。所以东南地区,官员不跟随慈禧太后对外宣战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
首先条约的签订保护了我国东南地区的安定,促进了南方民族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此时北方地区在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已经严重被破坏,相比之下,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甚至有所发展。
其次,条约的签订动摇了传统的统治结构,这个结果代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也显现出中央权力的衰弱,在此次事件之后,涌起一大波反封建的浪潮,中央集权体制逐渐被瓦解,推动了我国政治上的进步。
从消极上来说,这次条约的签订维护了列强在南方地区的既得利益,保护了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为列强在北方作战提供了军需物资的补给。
总结:
这次条约的签订有利又有弊。但总而言之,积极作用还是远远大于消极作用的。
在一定程度上,条约保证了我国江南地区免受战争的破坏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且东南互保的做法还渐渐从东南地区扩展到中南西南的诸多省份,这为之后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于当时而言到底是有利有弊?
这次条约的签订有利又有弊。但总而言之,积极作用还是远远大于消极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条约保证了我国江南地区免受战争的破坏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且东南互保的做法还渐渐从东南地区扩展到中南西南的诸多省份,这为之后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东南互保 的利与弊是什么?
2、而现代则有其它观点认为,在当时之条件下,张之洞等人的行为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之作用。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其虚弱表露无遗,而各省亦...
东南互保到底对不对呢?
这要看站在谁的角度了,如果站在清朝朝廷的角落上看,肯定是错的。但是如果站在当时东南这些省份的各阶层人民来说,则是对的。因为它使这些地区的人民避免了战火,当然了站在当时国家的利益来说,也是对的。因为它为当时的中国减少了损失啊
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东南互保”的举措有何...
东南互保这样的条约,总之来看对于当时的中国,是既有利也有弊,不过就总体的状况而言,中国南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相当可观的,这也带来了中国的社会进步,经济进步乃至是政治进步,影响是比较深远且重要的。可以说这次条约的签订对于我国当时南方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当时的社会进步也有...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实行互保的各省是属于卖国吗?
根本不受到清政府中央的控制,虽然"东南互保"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更多的认为他们"灭掉了自己的威风",违背了传统的家国情怀,所以及其为人所不耻!但是就结果上面来看,八国联军侵华,使得整个北方变得生灵涂炭,而南方却没有任何的损失,也恰恰是因为没有受到损失,所以在战后,才能迅速地实现经济上面的...
东南官员为何在八国联军侵略时,敢抗旨不尊?
在八国联军入华时,东南各省纷纷互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表面上来看,东南各省的这个行为,违抗了慈禧太后的懿旨,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一行为延长了大清朝的统治。东南各省的这一行也是为顺应了民意。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失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下层民众的...
清末东南互保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在张之洞等人的主张下,对英美实行东南互保,保证战争期间南方不参与战争,并且南方的官员会保证列强在江南地区的权益不受侵害,侵华期间列强也不得攻击南方,这在我看来就是投敌卖国的行为,一个国家受到了侵犯,这些官员为了自己所统治的地方,而不参与中央的行动,自国家的生死存亡于...
八国联军入侵时候,为啥会有东南互保、抗旨不尊?
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再加上外敌入侵,这时候才出现了东南互保,抗旨不遵的情况出现。其实虽然从表面上看,东南各省的行为是违抗了慈禧太后的圣旨,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其实这个现象让当时的清朝延长了统治。而东南各省当时的行为,也只不过是符合当时百姓的意思而已。在19世纪末的时候的...
为何八国联军进京时,封疆大吏“东南互保”拒救慈禧?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尽管这样的互保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确实保护了江南区域避免战火,可在慈禧看来,他们这样的行为绝对是在打自己脸。甚至没有顾忌朝廷的安危,太后的安危。令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虽然迫于形势,慈禧下诏书称赞他们“老成谋国之道”,但这些公然...
为什么说晚清的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对于“东南互保”这件事是很难下定义的,要是从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角度看,张之洞等人私下和列强签订协议绝对算是卖国行为;但是从长远看,张之洞等督抚的行为保证了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稳定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中国走进新时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廷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全国统治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