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如题所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该句出自《论语·述而》 。

主要表达道、德、仁、艺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无高远的志向,就难免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生就无根,最终也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不渊博,人生就会枯燥,实现先圣提倡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境界,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扩展资料:

《论语·述而》解读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1.  孔子的“为学”。  

(1)主张“述而不作”,反对“不知而作之者”,要求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认为自己是“非生而知之者”,并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乃至“五十以学《易》”,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

(2)在文章典籍方面,孔子自己认为还大约赶得上一般的人,至于身体力行的做个君子,还没有达到。坚持从善如流,闻过则改,尤其是陈司败“昭公知礼乎”之问,表现了孔子闻过则喜的圣人风范。

(3)以“仁”“道”为标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终身以周公为榜样,立志恢复周礼,以推行仁道为己任。认为“仁”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举手投足之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  孔子的“为教”。

(1)即如何对待学生,“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有教无类,包括对互乡童子的教育,“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鼓励前进。

(2)在教学时,采用启发式;而且要求吊丧祭日不能唱歌,特别惧重的应该是斋戒,战争,疾病,尤其不谈“怪,力,乱,神”,绝不助纣为虐,帮助作乱之卫君。

(3)孔子教育学生胸襟开阔,用快乐面对人生。对奢侈与勤俭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对待学生胸襟也十分坦荡,在传受知识时毫无隐瞒。坚持四教:“文、行、忠、信”,反对“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0

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3、“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4、“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扩展资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

《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14

志:立志。

据:坚守、坚持、执守。

依:依凭、不违。

游:自在、从容、得心应手。

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孔子说:“立志行道,谨守诸德,不违背仁,游习六艺。”

含义:

1、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所追求的天下太平,必须透过六艺的陶冶,使宇宙人生达到纯美的太和境界。志于道是起点,而游于艺则是最终的目标。孔子这一番话,依现代观点,即为加强每一个人的科学、艺术与道德教育,共同促进天下太平。

2、人的一生,各有不同的遭遇。但是无论如何,应该以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终生努力的目标。从不同的立场,不一样的行业,不相同的职位,共同致力于天下太平的理想,应该是并不困难的事情。道德的修养,以仁为本。如果有闲暇的时间,可以透过艺术活动,来增加人生的乐趣。

扩展资料:

讲述的道理:

1、志于道:确定目标。道是宇宙生命的真理。天道自然,人道无为。

无论是人道、天道,都是树立高远之理想。因此孔子说人生之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的目标,我们人生才有意义,才能让我们不断进取、让自己人生之花绽放异彩。“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人要立志高远,不易到达,一生才有奋斗动机;又要立足平实,讲身边小事做好,小节做好。

2、据于德:有所为有所不为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社会都是非常重要。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要崇德修身。作为我们即使一事无成,但也不可丧失道德。古人说“德”即“得”,有成果即是德。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得到的也无所谓成果。为德,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做人做事法则。

3、依于仁:待人态度

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显出其价值。做事要顺利,还应该注意人际关系。 依于仁。“仁”是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4、游于艺:寻求丰盈人生

“游于艺”,“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10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述而》这一篇章中,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以及宣明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对仁德等道德范畴的其它思想主张: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0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

古人圣贤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志于道是向远处的企望引导,志于天道,使生活有超出日常繁琐事务的眼界;据于德是向近处的落实出发,据于人道,修行以达远方。

扩展资料: 

孔子认为,人生天地间,修德行仁,不能不习物适情,不能不治生;而应物适情与治生,莫若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

艺者,以仁接物,兼了德与技,既可用之修身,也可用以怡情、养身,所以为孔子推崇。

然而,世间的事物千千万万,与之相对应的技艺也千种万种,一人之身,该学哪一些呢?孔子认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最为重要。六艺,不是六种技艺,而是六大类技艺,《周礼·保氏》云:“掌养国子,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外,孔子强调一个“游”字,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为:选择适宜自己性情的艺学习;第二重意思是:不可执着于某一种技与术,而心迷忘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处?何意?
1. “志于道”,指的是追求高远的理想和目标。这里的“道”涵盖了天道和人道,既包括形而上的理念,也包括形而下的实践。孔子鼓励我们立下远大的志向,追求崇高的境界。2. “据于德”,意味着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必须以道德的行为为基础。孔子强调,虽然理想可以高远,但实现理想的行为必须建立在道德之...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从人德起步,依傍于内心,注重内心修养,个人知识学问要渊博。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什么意思?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

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该句出自《论语·述而》 。主要表达道、德、仁、艺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无高远的志向,就难免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人生就无根,最终也不...

论语大学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啥意思??
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出处:出自《论语·述而》篇。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也揭示了教育和学习过程中道、德、仁、艺的不同位置和作用。也就是说,道是一个目标,德是根本,仁是依据,艺是追求仁德过程中的活动方式。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请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春秋时期]《论语》述而篇。原句: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释义: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礼记·学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出处?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

如何理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生的综合目标,涵盖了精神追求、道德实践、内在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志于道”指的是立志追求高远的理想与目标,这理想可以是形而上的天道,也可以是形而下的社会伦理,它是我们人生的方向标。无论能否实现,追求高远的境界是每个人都...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此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