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佛法,但是自己只是业余看一些,当生活中遇到烦恼感觉似乎学佛法帮助不了自己

最近和对象吵架,我便看佛法,放下男女情爱,可是觉得好难,现在他慢慢觉得我品味低,什么都不懂,似乎开始嫌弃我了,我也想提高自己,可是感觉茫然,工作也不顺心,面对这些烦恼学佛还能帮到我什么,所以,每次都在这种情况下堕落了又
就比如现在,我对工作不满意,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学起,他嫌我没知识,我是真的迷茫。

虽然别人已经回答了,我这里说些自己的感受供你参考。

先说学佛是学什么吧。
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佛的教导不是让我们脱离生活或者厌弃现世,而是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智慧来分析、理解、判断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寻找中道的解决方式。做好我们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维去发现和分析乃至解决,则是我们自己的觉醒、觉察而后最终觉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佛教指出的是人生的烦恼,但不是让我们脱离社会。只有正确操控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烦恼产生。佛法的不执著不是要我们做事稀松,而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妄”,什么是“实”。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该尽的义务一定要尽责,不懈怠、不迷惑、不固执。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执著,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智慧。

再说佛法怎么运行于生活和工作。
佛法不离世间,佛法即生活,生活即佛法。社会、家庭、工作都是自己为人处世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是要保证家庭成员衣食无忧,身体健康,生活圆满,处事得法,其次再做社会工作服务他人。见长阿含经的〈善生经〉。 错误理解佛教的思想,就落于空虚一面了。五蕴无常、诸法无我,说的是不要执著于事相、不执著于结果,不是说放弃行动。执著,在佛法中指的是对外界事物的错误迷恋和贪取,所以实际上是用“妄执”这个词,即错误的执著。佛法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是强调“精进”的,即努力、认真、踏实。如对于思想的进步、佛法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们刻苦、认真、有信心和恒心。
所以,提高自己、改变工作环境、工作状态,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修行。
一个人当下的行为决定了他未来的命运趋势。一切未来都是自我造就,自我承担,现在不付出努力,未来就没有好的收获。现在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未来就没有稳定的道路。学习并信仰佛法不是以放弃今生、祈求来世的极乐世界为目的,而是要在今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维见解,如理如法的完成今生的各种责任义务,获得智慧和解脱。改变因果,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改变内心的觉察开始。学习如何解脱无明烦恼,学习中道而行,勇于思维,勇于行动,而后才可以真正从行为验证觉悟思想。

最后说说佛法怎么解决爱情和夫妻生活关系。

信仰佛法可不是放下男女情爱的问题,而是正确认识如何处理喜欢关系,不要把正常的爱情变质成贪爱和执着。情感,是外部世界是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来接触和感受外界刺激,然后在我们内心分别以色、受、想、行、识的五种蕴集的集合而生起综合判断,对外界的喜爱、分别、执取,影响产生心中的爱和欲望,因为欲望而引出各种行为反应,从而使心理产生变化的情绪。爱情,源头是来自对对方的喜爱,但最终的发展却不能这样简单。
什么是爱情?爱是彼此的尊重、彼此的融合;婚姻,是基于彼此尊重、理解、和谐基础上的两性共同生活,也是人类得以延续种族、组织家庭和社会的必要关系,更是对社会稳定的一种贡献。
佛法并没有说爱情是虚情假意,而是说情感的基础实际是我们自身无明思维所造成,所以才有种种烦恼,错误的执著和贪爱是苦恼的基础,所以爱才不能执著和妄想。同时,因为一切都是无常变迁的,都会遇到各种世间的因缘,会有生、住、坏、灭,所以爱和家庭才不会保持永恒固定状态,而是需要随时维护。这也是学佛。

所以,如何把握,全在自己,需要用心。该提高自己、修正自己的时候,不要怪对方如何。对方做不到,是他的智慧缺失,这也需要自己运用智慧去改善、去经营关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第一:以智为用


佛法是智慧,要把这些智慧用在生活中,佛法非常积极,而且活活泼泼。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迷时经转你,悟时你转经。一定要注重佛法的实用性。


第二:一切唯心所现

你们之间的问题就是心的问题,你要了解他的心理,然后再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盲目的改变。同时建议你学习男性心理学,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了解对方才能把握生活。


第三:两个人一条心,关系才会越来越好。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会有说不完的话。你的魅力与吸引力也在此爆发,感情进一步加深。如果有一天他和别人志同道合、兴趣相投,你就危险了!


第四;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很珍惜这份缘分,如果确定他的重要性,改变一定是快乐的。提高也会产生动力。动力不足是不是感情还不够呢?


佛法是心法。心广大无边,创造生活。改变你的想法改变你的人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阿弥陀佛

追问

你说的我不太懂,但是也明白,的确是心的距离,感觉好累,我已经快没信心了,因为我现在已经没有之前对他的热情了,可是分手还是不舍得,唉,让时间决定吧,不管发生什么或许真的已经是注定的。

追答

让缘分来决定吧!

追问

对,缘生缘灭都已经是注定了的,宽心了,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2
随喜师兄学习佛法,

学习就是接上缘,为成佛之因,良好的缘起

学佛要起到作用关键是要系统的有次第的闻思

让法义融入相续中

对于刚开始并不是学了就能放下男女情爱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知见,学佛不是减少碰到的问题

而是训练面对问题的良好心态,让自己不要执着、痛苦

慢慢来总有收获

看看索达吉堪布的“佛眼看爱情”这篇开示吧,相信你会很有收获的
第3个回答  2013-09-22
阿弥陀佛,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学佛讲究就是把佛法落实到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于佛法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比如:佛法中劝在家人最好受持五种戒律:即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法讲究就是 “依教奉行”

佛教劝戒众生视一切有情众生为父母兄弟,当戒杀、吃素,有没有做道?当自问。

佛法利益当从落实中求之。

戒杀生,可得健康长寿
戒偷盗,可得安养财富
戒邪淫,可得如意眷属
戒妄语,可得人见倾敬
戒饮酒,可得聪明智慧

戒律,并不是禁锢,不是夹锁,不是限制你的自由。 在佛法中,戒律是方法的代名词,当你想得到某一种结果时,就要通过某一种方法来达到 ,这种方法就是戒律,就是告诉你该如何去做。

戒律是帮你从一种迷失的状态回复到觉悟的状态的方法和途径。

阿弥陀佛,师兄还是要多听讲经,从解门入之 ,慢慢从中惨悟佛法的真实意谛。
第4个回答  2013-09-22
佛教的大概意思是: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的作用.产生了轮回的苦难.
只要通过佛法的修行.破除了妄想分别执着.就可以获得解脱.
佛经有许许多多.全部都是破除妄想分别执着的具体修行方法.
呵呵佛法的最高造诣就是修身养性,要不怎么叫禅啦,慢慢领悟吧,追问

越来越感觉到人生的痛苦,学佛能放下吗,究竟是修身养性,还是逃避现实,在这现实的摧残下,我无法放下,痛苦

追答

信佛也是一种一种信仰,切记不可做出让你后悔的事,信佛的人都看破了红尘,不是逃避现实,像现在处处都是陷阱,人活着累啊。
只要你苦心的去钻研佛法,你会的到很多的做人的道理。

追问

嗯,即使如此,那我就要迎难而上,再苦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

追答

呵呵,我家有很多的人信佛的,我奶奶也是,怎么说,佛法这东西造诣很深,慢慢的参悟吧。

爱好佛法,但是自己只是业余看一些,当生活中遇到烦恼感...
第一:以智为用 佛法是智慧,要把这些智慧用在生活中,佛法非常积极,而且活活泼泼。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迷时经转你,悟时你转经。一定要注重佛法的实用性。第二:一切唯心所现 你们之间的问题就是心的问题,你要了解他的心理,然后再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盲目的改变。同时建议你学习男性心理学,...

我一直在修持佛法可是我觉得自己从生活到工作都非常的不如意,我觉得我...
首先,您有几个误会,您可能认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去拜佛、念经、打坐就是在修持佛法,其实不是这样的;您也许会认为修行越好,就越能得到保佑,消灾免难,一帆风顺,其实不是这样的。其次,一切不顺利不如意的状态,是由轮回的本质决定的,只要在轮回中,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不如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三...

我信仰佛教,但我却没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因为我有太多的忧愁,怎么...
佛法主张一切随缘,不要执着。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建议你尽早皈依三宝,做个在家居士,每日一有空闲时间就念阿弥陀佛圣号,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吃斋,但不要因为吃斋破坏了家庭的和睦,切记。基本重要佛经净土五经为:《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华...

很烦,感觉出离心强时很想看佛教经论,但感觉这时却有点孤立了,处离不...
我们的嗔心生起了没有?若嗔心生起,当以因果因缘来观照,一切众生他们的外境内心无一不是来自于因果因缘,他们当下就是这样的念头,这样的作法,这些是符合他们当下因果的。如同一只猫,它可以对垃圾箱里的鱼头感兴趣,而争打,但它决不会对一张躺在地上的百元大钞感兴趣。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众生...

接触佛法一段时间了,为什么总是感觉很痛苦,有很多的烦恼?
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

学佛修行的路上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是什么原因?应该怎做?
比如每个人的出生家庭环境不同,比如一些好人很多不如意,发生意外,贫困短寿,又比如一些恶人如意,富有,长寿等等 众生平等,因果真实不虚就是:做好的有好的果报,作恶有恶的果报,但这并不是从当下来说的,不是做好的马上就有报应,是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做好的,现在世会有好...

学佛一段时间后虽已明了心性,为什么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仍感到恐慌?如处在...
心力不够呀!学佛既然明了心性,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还是自己的功力不够、修行不到家呀!

怎么用佛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为此,我将陆续收集一些善知识关于怎样运用佛法来对治现实中烦恼的开示。一、善知识吕真观在其所著的《实证佛教导论》中讲到: 佛教在降服贪爱的时候首先是从观行入手的,通过观行得到事实真相而“厌离”。因为“无常故苦”。如若用意守丹田或者数息等方法把贪爱强行压抑住的话,不是佛教的正道。当你不修禅定的时候...

学佛学的越来越懒散,贪嗔痴和不上进,看不进佛书,情爱越多, 学错...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长起大悲之心,深加愍伤,令得解脱,是名无逼恼心。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

...使得自己心态好了很多,放下一些,但同时感觉自己消极了,觉得人早晚...
故凡佛教徒必须发左列的四宏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从此四宏誓愿中可以看出佛教徒的积极精神,远在其他宗教徒之上。一、佛教徒的信佛修行不为自己谋利益,不想自己生天堂享福,是要救度一切众生,连动物天神都在内,使其离苦得乐,永断烦恼。二、努力求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