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华佗传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三国志华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

【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又名旉。他远游徐州求学,又精通数种经书。沛国相陈珪举荐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没有去。他通晓保养本性的方术,当时人认为他年龄已近百岁,但容貌像壮年人。

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药不过几种,心里十分熟悉剂量,不必称量,煮熟给病人用,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吃完药病就好了。如需要药灸,不过灼一二处穴位,每处不过七八下,病也就治好了。

如需要针灸,也不过一二处。下针时说:“针应当刺到身体某处,如到,请说”。病人说:“已到。”应声拔出针来,病也将好。如果病积结在体内,针灸、药力都不能治,须动手术的,就饮用他的麻沸散,很快病人就如同醉死了一般没有知觉,于是动刀破腹割取病灶。

如果肠子有毛病,便切开肠子清洗,然后缝好伤口,敷上药膏,四五日就能见好,不痛,病人自己也没有什么感觉,一个月左右,就能痊愈了。

原甘陵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腹部痛得厉害。华佗诊脉,说:“胎儿已死了”。又派人用手摸胎儿的位置,在左边是男胎,在右边是女胎,摸的人说“胎位在左”。于是让孕妇吃打胎药,果然打下一男胎,病就好了。

县里的官吏尹世苦于四肢疲劳,口中干渴,不愿听见人声,小便不通畅。华佗说:“试着做些热食吃下,如能出汗,病就好了,不出汗,三天后就会死。”家人赶紧做热食给他吃,仍不出汗。华佗说:“元气已在体内耗尽,将会哭泣而死。”果然如华佗所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后汉书——华佗传
到家后,推托妻子有病,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回来.曹操多次用书信召唤,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翻译 沛国谯人也翻译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的翻译: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全文表现了华佗高明的医术。华佗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其主要作品是《青囊经》。“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出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原文节选如下:华佗,...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

三国志华佗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华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的所苦正同中的苦是什么意思,
《三国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释译:府吏倪寻和李延一起来到,都是头痛发烧,病症完全相同。华佗说:倪寻应该通导,李延应当发汗。有人对他的不同...

三国志 华佗传 翻译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跟随华佗学臀。吴普依照华佗的医术治病,很多人被救活。华佗动 对吴普说: “人的身体需要活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过於疲劳。活动身体就能使食物中的营养得到消化吸收,血脉流动通畅,病就不会发生,这就如同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朽烂的道理。田此古代的仙人使用导引的健身方法...

三国志华佗传原文及翻译二
(《三国志﹒华佗传》有删改)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

《三国志·华佗传》译文与赏析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一名旉(f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着名的神医,后为曹操所杀。其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方技传》及《华佗别传》。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原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

文言文《华佗巧治》的翻译
吐了几升黑血,病就痊愈了。《华佗巧治病》出自《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作。原文:有一郡守病,延华佗治。佗视疾,以为其人盛怒则廖,乃多受其酬而不加治。无何弃去,且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佗意,嘱使勿逐,守不得佗,嗔恚至极,吐黑血数升,病遂愈。

三国志 华佗传的翻译
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