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6-07-27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此二抉择, 就竟是哪个较崇高?
死即睡眠, 它不过如此!
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
那么, 此结局是可盼的!
死去, 睡去...
但在睡眠中可能有梦, 啊, 这就是个阻碍:
当我们摆脱了此垂死之皮囊,
在死之长眠中会有何梦来临?
它令我们踌躇,
使我们心甘情愿的承受长年之灾,
否则谁肯容忍人间之百般折磨,
如暴君之政、骄者之傲、失恋之痛、法章之慢、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
假如他能简单的一刃了之?
还有谁会肯去做牛做马, 终生疲於操劳,
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难, 而不远走高飞, 飘於渺茫之境,
倘若他不是因恐惧身后之事而使他犹豫不前?
此境乃无人知晓之邦, 自古无返者。
如果地狱的孽火能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 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象蜡一样地融化了吧... ...
爱情是悬崖边上的一朵花,当你想去摘它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为了它可能会摔得粉身碎骨!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高谈阔步的可怜演员.无声无息的退下.这只是一个傻子说的故事,充满的喧哗和骚动.却无意义.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 若我们受制与人那错不在命运 而在我们自己!
第2个回答 2006-07-17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生平
大多数历史学家相信,在历史记录中所看到的演员和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一个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出生于英格兰特拉福德镇(Stratford-Upon-Avon),父亲叫约翰·莎士比亚(John Shakespeare),是个手套商人。根据记录,莎士比亚是在当年的4月26日受洗礼的,一般认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他的去世是52年后的同一天)。莎士比亚的父亲在他出生时非常富有,但是后来被控卷入黑市羊毛交易,而家道中落,并失去了市议员的位置。有证据标明,莎士比亚的父母亲都有同情天主教徒的倾向。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亚与安妮·哈瑟维(Anne Hathaway)结婚,很可能是因为哈瑟维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从此之后莎士比亚的行踪我们完全无法得知,知道他在1590年代出现在伦敦的剧团中。
1583年5月26日,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女儿苏珊娜(Susanna)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接受洗礼。他接下来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礼。
1596年,莎士比亚唯一的儿子Hamnet死亡,于1596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Hamlet)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的,因为Hamlet与Hamnet的写法类似。
1597年,莎士比亚把他在特拉福德镇的“一栋家宅、两间畜舍、两个花园、两个果园,和其他所有东西”以60英镑的价格售出,到伦敦,成了一名着名的演员和作家。他最后还成为一家剧团——张伯伦勋爵剧团(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的合伙人。与当时所有的剧团7一样剧团是以资助它的贵族的名字命名的。该剧团十分受到欢迎,以至于当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詹姆士一世赞助了它,剧团更名为国王剧团。
现在人们从当时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商业契约中得知,莎士比亚在伦敦的岁月渐渐变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伦敦的富人区买了一栋房子,还在家乡特拉福德镇拥有一座最大的住宅。
1609年莎士比亚发表了他的十四行诗,其中很多是写给一个神秘的女人(“Dark Lady”)和一个男人(“Fair Lord”)的。他大约在1611年退休,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表其他作品了,直到1616年去世。巧合的是,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个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死在同一天。
身份
大多数学者同意文豪莎士比亚确实就是那位出生在特拉福德镇、曾经做过演员的莎士比亚,但是这始终是多年来十分有争议性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弗朗西斯·培根、爱德华·德·维尔(Edward de Vere)等人才是一些或全部莎士比亚作品的真正作者,至少是一起参与了创作。
也有人怀疑莎士比亚是否真的自己创作了所有的作品,有关到底谁是莎士比亚作品真正作者的问题已经成为一门严肃的学术研究课题。
作品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麦克白(Macbeth)
李尔王(King Lear)
哈姆雷特(Hamlet)
奥赛罗(Othello)
安特斯·安庄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
朱利阿斯·西撒(Julius Caesar)
安东尼与克利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
考利欧雷诺斯(Coriolanus)
脱爱勒斯与克来西达(Troilus and Cressida)
雅典的泰蒙(Timon of Athens)
喜剧
错中错(The Comedy of Errors)
皆大欢喜(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如愿(As You Like It)
仲夏夜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
暴风雨(The Tempest)
驯悍记(Taming of the Shrew)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温莎的风流夫人(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空爱一场(Love's Labour's 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