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后是否会更加晦涩,难懂,不流畅,原作者的文笔造诣是否会完全毁掉?

外国名著被翻译成中文后是否会更加晦涩,难懂,不流畅?
原作者的文笔造诣是否会被完全毁掉?
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杰克伦敦的《海狼》,最明显的还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看的简直是无语了,文字枯燥无味,毫无活力,就像是一堆干巴巴的文字堆积起来的一则故事。

相反,我在读书的时候看的《爱的教育》,里面写的就相当好,运用了大量修饰词来使文字更加通顺和富有活力,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秋天明净的长空,仿佛一片蔚蓝的海”多么优美的字句,为什么其他外国名著却显得如此干巴巴没有营养呢?

其实,翻译名著,主要看翻译者的思想。他若是很好的了解了整个故事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历程、以及思想,他自然就会一气呵成地翻译出。相反,有些翻译者仅仅是把一些名著当成是一句话一句话来翻译的,则,翻译出的文字就是晦涩枯燥的了。而且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对阅读造成差异。这个问题是多角度的。
回答完毕。嘿嘿。一点个人理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7
我一直觉得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就是经过别人咀嚼的。翻译的作品好坏我觉得那要看翻译者的水平了,如果他只是怀着一种只是为了翻译完它,把翻译当成一种工作,那这样的作品就是毫无滋味的,就是你所说的那种无味和干涩。要想买到好的外国作品,我觉得是要看译者的。他们是在把握全局,融入自己的热忱去来翻译作品的,尊重原作,不曲解还读者本真又富有文学气息而才是他们的目的。愿你能找到好的翻译作品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8
那种效果要取决与翻译家,比如说培根的《谈读书》被翻得就不错。
第3个回答  2011-06-17
不同人翻译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