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没有科举考试,他们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如题所述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的科举制度被介绍到了西方。科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原则备受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赐官制,文职官员的录用不进行任何考试。因此,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为了求得一管半职,只好去巴结宫廷权贵。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败,“朝有南郭,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的传教士克鲁兹,发现科举制与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实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他对此很感兴趣,随后在游记中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欧洲。这个世纪末,欧洲就有了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详细报道。18世纪介绍中国最有影响著作是阿尔德的《中国概况》,其中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至1810年,《大清律例》被译成英文,也有关于科举的法律条文。

  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地称赞。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牛津大学教授纽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即使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欧洲学者仍对科学制度称道不已。廉士在《中国总论》中说:“中国通过卓越的考试制度录用文官武将,这是他们制度惟一不同于古今任何一个伟大的君主国家的地方”。

  欧洲人赞赏的是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则: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在中国科学制的影响下,欧洲开始废弃腐朽的赐官制,确立从竞争性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早在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家亚当·斯密就提议,每个人“被获准在任何机构自由从事某一职业前,必须经过考试或试用”。他的主张是受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影响,而后者又是受中国政治哲学的影响。斯密提出选拔人才的原则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大约是在1800年。英国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政府效法中国科举制度,面向全体国民,开科取士。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考试。此举受到种种非难,但英国行政改革者最终获得胜利,应为这是一种卓越的选拔人才的制度。1855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

  英国文官考试面向公众,定期举行,对应试者进行基础知识的笔试,低级职务的考试在地方进行,高级职务的考试才在首都伦敦。强调入选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行和确定试用期,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当时的英国报刊就指出:“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百科全书》对英国文官制与中国科举制的渊源关系也有公允的结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出现在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实行定期考核。"

  英国文官制度吸收了中国科举制的精华,又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xdls/blog/item/30c8f4a2c00538accaefd016.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8
封建时代他们是世袭制的.但是也有学校.古代奴隶城邦制的时候是选举.
第2个回答  2007-05-30
多是内部推荐

古代欧洲没有科举考试,他们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欧洲人赞赏的是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则: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在中国科学制的影响下,欧洲开始废弃腐朽的赐官制,确立从竞争性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早在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家亚当·斯密就提议,每个人“被获准在任何机构自由从事某一职业...

古代如果没有考试,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人才
1.举荐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才能的人相对比较了解自己这个行业内比较优秀的同行,可以通过他的推荐来选拔人才。此法大忌就是容易结党营私。2.察举法。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3.功勋。战功,军队中的选拔制度来的,以斩首级多少为战功。

还没科举时 朝廷是怎么选官的
战国,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后,新兴的地主和平民阶层进入政治舞台。官员的选拔主要有三种途径:1、从贵族中选拔。2、依靠军功。3、权贵的推荐或者自荐。一部战国策,这种例子太多了。上至商鞅,下到苏秦、张仪、李斯。汉代,汉代已经开始设立太学,学生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平民考进去的。毕业后按照成绩分为...

古时,在有科举制度之前(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时候),政府是怎么做的...
首先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最后才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先秦选拔人才的世官制度,一般都是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汉朝的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

古时西方国家如何选拔人才?
斯密提出选拔人才的原则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大约是在1800年。英国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政府效法中国科举制度,面向全体国民,开科取士。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考试...

为什么西方没有产生科举制这种官员选拔制度?
因为古代的西方阶级观念很深,贵族与平民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知识这种东西只能掌握在贵族的手中,在西方国家的君主观念里面,平民只是奴隶,他们不需要学习怎么治理国家,所以他们根本不考虑科举制度。而中国古代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身为掌权者,最怕的就是身边的人结党营私,形成尾大不...

古代欧洲统治者,用什么方法挑选人才?
包括他们推荐的人在内,这些人共同成为了古代欧洲所谓的人才。一、古代欧洲官员的选拔古代欧洲同样是一个君权神授的国家,君主是国家的统治者,因此在官员选拔上,君主们往往比较随意,而且古代欧洲始终没有科学的选官制度,君主赐予他们官职就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方式。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赐官制度逐渐成为了...

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那他们如何进行阶级流动的?
可以聚会,佃户,佃农就要住在乡村里,但是有着绝对的自由权。古代欧洲是没有科举制的,在中期的时候教会也非常盛行,教皇也会打仗,也能杀人,很多工作都是传下来的,家族世代传承,所以没有科举制,但是他们想的阶级上升应该也没有我们的古代那么严重,毕竟他们的农民也有着绝对的自由权。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军队系统多是采用累军功的方法;汉朝时采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多为德才与门第,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朝时期开始兴起科举制;唐朝武则天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内容。层层选拔,各朝各代根据当时所处环境,有各自的选拔制度。

汉朝没有“科举考试”,那当时官场怎么进行人才选拔呢?
所以说这样的方式还是比较公正的,它能选拔出一些真正的人才,而且可以根据他们考试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职位。而考试科目中最重要的一科就是孝廉,其实一开始这一科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后来还是觉得为官者先为人,所以慢慢孝廉成为了必考项。孝廉这个词从字面就能理解,一是要孝顺父母,毕竟古代将孝道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