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是蜀国的“罪人”吗?

如题所述

近日和同事讨论三国演义中种种疑惑不解处,焦点集中在蜀汉缘何在三国中最早亡国,易中天的分析自有精辟之处,但我始究认为,加速蜀汉灭亡的关键不是别人,恰恰是帮刘备建立蜀国基业的大功臣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走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抱负,“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三分天下之前,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南征北战,终建蜀国。盛极必衰,随后失荆州,关羽战死,白帝托孤,蜀汉式微,颓势渐显。刘备逝去,诸葛亮不顾当时的国情和军情,依然六出祁山伐魏,无果而终。潇潇渭水,终结了一代天骄的远大鸿图,英雄迟暮,情悲切的《出师表》只能成了千古绝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晚年的诸葛亮对蜀国真可谓尽忠到家,但这种“忠”却无不让人疑窦丛生。以诸葛亮在三国早期天下大势并不明郎的情况下就能预知三分天下的大智慧,难道真的看不清楚当时魏强蜀弱的大形势?蜀汉是三国是最弱的一家,刘备刚定西川时的鼎盛时期早己一去不复返,国内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根基不稳,五虎上将死的死,老的老,“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谚语足可说明无论是将才谋士,蜀国难以和曹魏相抗衡。如果真的对蜀国尽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国上,确保蜀汉代代相传万无一失,而不是一心想着伐魏。三国中蜀汉实力最弱不假,但凭西蜀易守难攻之天险,以诸葛亮之智慧,只要不伐魏,做到偏安一偶,还是绰绰有余。刘璋无才,在外界虎视西川情况下,却依然可以凭西川天险与其父稳做西川“军阀”,足可见西川之易守难攻。何况刘璋手下谋士岂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因此只要不出祁山伐魏,蜀汉不至于只传二代就嘎然而止,从这点来讲,加速蜀国灭亡的“罪人”是诸葛亮。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不打无把握之战。六出祁山,劳师袭远,去伐比自己强大几倍的魏国,这不是明智之举,也和他的谨慎性格不相吻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次出征,恰逢曹魏内部高层人事变动之际,这让诸葛亮看到希望,虽然蜀国实力远不如魏国,但以诸葛亮的计谋,达到以弱胜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晚年的诸葛亮在尽忠的同时,让人看到更多的是他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之所以如此,诸葛亮自有苦衷。建国后,己是一国之君的刘备早己是不是当年的刘备了,把当初的政治理想抛在脑后,对于诸葛亮来说,“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政治抱负变得象“水中月,镜中花”。关羽死后,刘备竟然弃当初的理想不顾而找个为兄报仇的借口伺机伐吴,国事家事,孰重孰轻,常人分不清或许情有可原,但作为乱世枭雄的刘备分不清,就有点不可思议了。何况是在关羽死后一年多才决定伐吴,(这一点易中天有阐述)根本没有感情用事之说。平定西川后最有实力时候不去伐魏,反而去伐实力稍弱孙吴,此举最起码让诸葛亮认为刘备对当初的抱负并不看重了,此时的刘备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扩大自己的事业。同样在白帝托孤上,刘备的遗嘱中竟然只字不提“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政治遗嘱,而是希望诸葛亮辅助不争气的儿子。“匡扶汉室,一统中原”这可是他和诸葛亮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呀,如此重大的事情在他辞世之际,竟然只字不提,想到的全是希望诸能辅助他儿子能稳当国君之事,这其中多少折射出刘备的心思,他根本不想去实现什么理想,最起码己是无关紧要了。为理想而死,这是晚年诸葛亮与刘备最根本的区别。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内心深陷痛苦,又十分矛盾。深知此时的蜀国国力江河日下,根本不可能和曹魏抗衡,更谈不上灭魏,匡扶汉室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不去践行,偏安一隅,是对汉室的不忠,也对不起当初出山的初衷。而伐魏,结果只能加速蜀国灭亡,有负于临终重托,这是对刘备的不义。在对待国家不“忠”和主人的不“义”上,诸葛亮还是深明大义,只能选取国家的忠,可见六出祁山出身未捷身先死,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凄惨!何况偏安一隅,做个权高位重的丞相,一心辅后主,并不是诸葛亮的为人处世原则。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个有理想的人,是个可以为理想而死的人。蜗居隆中时,以他的才智,投靠曹操,孙策,公孙瓒、袁绍等军阀谋个高官易如反掌,最后选择一无所有的刘备,可见他不是个贪恋权势之人,是个把理想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因此无论如何,即便明知不可为,也必须要赌一把,何况曹丕在位时,国力也不是当初曹操在世那样强大,一再出祁山伐魏,也就不难理解。刘备称帝后,诸葛亮再怎么权重,也不过是个高级的打工仔,蜀国终究还是姓刘,刘备可以以当初的匡扶汉室为名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当初的理想或许就只是一个借口和幌子,目的达到了,什么都不重要。后人可以认为他和曹操一样是个伪君子。却绝不可以以此来曲解诸葛亮。诸葛亮的政治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匡扶汉室。他的目的并没有随着蜀国的建立而实现。这也是他晚年和刘备的一个最大分岐,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执著六出祁山,痴心不改。当晚年看到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时,他只有死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对得住当初立下的誓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国家的忠和对主人的义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否则一味偏安一偶,更多的后人会像理解刘备以政治理想为幌子那样来理解诸葛亮,那是他最不愿看到的,死也不瞑目的。何况当时通过战争亦是来稳定国内局势,排除异己,治理朝纲的一种有效手段。六出祁山,是情非得己,无奈之举。晚年的诸葛亮虽是蜀国的“罪人”,却是历史的功臣,正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屡屡造成魏国国难当头,也造就了司马懿这个时势英雄,加速蜀国的灭亡,最终三分归一。历史不可以假设,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和理解,每个人心目都有属于自己的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刘章友法证胜于诸葛亮。

诸葛亮到底是一代谋士,还是将蜀国拖垮的罪人?
诸葛亮肯定是蜀国的一代谋士,不然蜀国怎么能建立起来,只不过诸葛亮期间也有很多不足而已,整体中诸葛亮有得有失,蜀国的破灭有诸葛亮一部分责任。诸葛亮对于蜀国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后来诸葛亮为刘备谋三分天下,诸葛亮出山后也是在全力以赴的在帮助着刘备,因为刘备想要称帝,没...

孔明六出祁山,二人应该算是蜀汉的罪人还是功臣呢?
不能就此认为诸葛亮就是蜀国的罪人,兵家之事很难说谁对谁错,万一成功取得长安,成功据守潼关呢?总的来说,诸葛亮还是一腔热血还是为了取得中原,只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也忽视了蜀国的现状。二、姜维的九伐中原姜维的九伐中原这个明显地是战略性错误,虽然秉承了诸葛丞相的遗志,但此时的蜀国已经完全...

诸葛亮真是蜀国的“罪人”吗?
近日和同事讨论三国演义中种种疑惑不解处,焦点集中在蜀汉缘何在三国中最早亡国,易中天的分析自有精辟之处,但我始究认为,加速蜀汉灭亡的关键不是别人,恰恰是帮刘备建立蜀国基业的大功臣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走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抱负,“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三分天下之前,刘备在诸葛亮...

不要演义,真实的孔明到底是蜀国的栋梁还是不幸?
其实皆是从别人身上借来的,而并非真正如此,真正历史,孔明曾败于张合,曹真,曹仁,演义上可从来没说.至于他是栋梁还是祸害,本人观点,孔明是一悲剧色彩的祸害,他确实鞠躬尽瘁,事事亲力亲为,但事多而繁,非一人能断,

诸葛亮那么牛,为何他所在的蜀汉却是第一个被灭了?
蜀国的覆灭并不完全归咎于诸葛亮,而且诸葛亮跟蜀国灭朝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蜀国覆灭是诸葛亮死后,所以说诸葛亮在他生前为蜀国已经做许许多多。但是蜀国的后主是一个非常软弱无能的人,蜀国在他的带领下日渐衰弱。而且诸葛亮一死他的属下就对刘禅有着不臣之心,诸葛亮在的时候,他们因为忌惮诸葛亮的...

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二人应该算是蜀汉罪人还是功臣?
关羽的贸然刘备的轻率兵力损失之大,让蜀国“劳民伤财死伤无数”,让整个国家无法承受,蜀国的形势,是很难维持的。既无退守的余地,就只得进攻,至少以攻为守。诸葛亮姜维的不断进攻,也是如此。所以关羽刘备才是当之无愧蜀国的罪人。刘备死后,诸葛亮秉权执政,劝民农桑,与吴国和好,使百姓休养生息...

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诸葛亮,为何会有人这么说?
所以,蜀国真正的灵魂人物,其实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刘禅,就更担不起这个作用了。即,蜀汉不同于魏和吴,是一种双核模式。没有刘备,就不会有蜀汉,但缺了诸葛亮,蜀汉就失去了灵魂。二、诸葛亮的三大撒手锏 接手蜀汉后,诸葛亮采用了三个办法,对蜀汉进行全面打造。其一、严法严刑 !这是诸葛...

刘备死后,蜀国真正的掌权者是不是诸葛亮呢?
刘备死后,蜀国真正掌权的是诸葛亮无疑。刘备登基称帝之时,就已经册封诸葛亮为丞相。要知道,刘备是以兴复汉室为目标,所以他的国号实质是“汉”,后来因为正统的问题,所以被曹魏,司马晋氏称为“蜀”,而刘备的小朝廷基本都是按照汉制来的,关键是东汉就已经废除丞相一职,由大将军,三公等人分割了...

历史上的蜀国最终会灭亡,是因为诸葛亮犯下了什么错误?
自此之后,强蜀变成了弱蜀,就算是有诸葛亮强撑,也根本无力回天。所以诸葛亮的一个最大失误,就是破坏了当初自己曾许诺下的蜀、吴联盟,魏强而蜀、吴弱,所以联盟才有生存之机,只不过之后由于一连串的战略失误,导致蜀、吴联盟瓦解,所以最后才有最后蜀国无大将,屡战屡败的局面。

蜀国明明是三国中的失败者,为什么诸葛亮能是流传千古正面人物?
对于诸葛亮,他本身所在的阵营是蜀国,这是一个并没有在乱世之中完成统一的国家,而且当掌权人变成刘禅之时,蜀国最终遭受毁灭。诸葛亮出生在失败者阵营,但是他却成为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正面人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关于他的故事比比皆是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当他被刘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