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说清朝只有明君或平庸的皇帝,而没有昏庸的皇帝?

详细总结

2楼和3楼的说法结合在一起说就比较明朗了。
清朝称“大清”,是从皇太极开始的。当时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攻打明朝时还自称“金”。被明朝大将袁崇焕用红衣大炮炸死后由其儿子皇太极继位。当时每场仗过后金总要提议和的事,但前有宋金议和,与明金议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皇太极明白明人的想法,所以后来索性改了国号,不称金国,而称“大清”,以免引起汉人心理上敌对性的连锁反应。而最后议和的事仍没有完成,但却因为议和而使反奸计杀死了拒守辽东拒大清于关外的名将(文臣懂兵法)袁崇焕。可以说只要袁崇焕不死,大清永无入关之日。(有点跑题了)

从清朝入关后的皇帝开始说:顺治帝—福临,14岁亲政,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

康熙帝—玄烨,8岁登基,16岁亲政,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雍正帝—胤祯,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乾隆帝—弘历,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嘉庆帝—喁琰,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道光帝—绵宁,才智平庸徒以俭德著称,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

咸丰帝—奕宁,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

同治帝—载淳,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死于天花。

光绪帝—载恬,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后末代皇帝宣统颁发退位诏书。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读完以上介绍,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为什么清朝只有明君或平庸的皇帝,而没有昏庸的皇帝了。 即使是末代皇帝溥仪也是被侵华日军挟持至东北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的。但经过改造后仍出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0
第一,相比前几个朝代,皇权相对削弱了一些,如明朝,皇帝对于臣子的权利是绝对的,实际上臣子对于皇帝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利,(明朝,如果君臣观点相背的话,只要皇帝坚持,臣子再反对也没用.臣子手中的权利无法为皇帝施压,当然,罢官自杀请命除外)因此也产生了清流派,实际上是没办法不清流。清朝的大臣掌握着实际权利,虽然完全威胁不到皇权,但皇帝至少受到思想上的制约
第二,作为一个打进来的朝代,危机感一直存在这个朝代的始末,从培养皇子到任命皇帝比起以前是慎重的多,所以无聊的皇帝还是没有的
第三,清朝有八旗,正黄旗虽然很叼,按现在来说也只能说是执政党,其他七个在野党的相互牵制与监督也不会让皇帝做出太出格的事
第四,清朝没过多少年,洋鬼子就来了,再也不是天国唯是夜郎自大的国度了
第2个回答  2009-02-08
第一,相比前几个朝代,皇权相对削弱了一些,如明朝,皇帝对于臣子的权利是绝对的,实际上臣子对于皇帝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利,因此也产生了清流派,实际上是没办法不清流。清朝的大臣掌握着实际权利,虽然完全威胁不到皇权,但皇帝至少受到思想上的制约
---------------------------------------------------
一派胡言!
第3个回答  2009-02-07
清朝皇帝是历史上整体都较为勤政的,不管是康熙雍正 还是道光咸丰,差别在于后世皇帝没有了先辈的能力,就是一楼说的 不傻,但干不出成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9-18
因为清朝皇帝是竞争上岗(密诏制度),所以老子没死儿子就得争着表现好一点。
二清朝是不允许民间修史的,官史也得严格审批。所以才有了……和死人打仗拯救百姓的功德;每天只睡两小时却活到六十几的机器人皇帝;打赢了还割地的“武功”;烧书杀文人弄来的“文治”;每天饿死人,老百姓还感激得要命的“盛世”。你说清朝皇帝昏庸的证据去哪里找呢?

你觉得清朝到底有没有昏君?有的话是谁?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清朝无昏君,明朝无明君”,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观点,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体制,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可以不用亲自处理朝政,即便荒废政务,国家机器依旧可以运转,所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具有其他特殊爱好的奇葩皇帝,像正德,嘉靖,万历,天启。而清朝内阁制...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君
不能这么说的,清朝大部分都是既不是昏君,也不是明君就是了。清朝十二帝王之中,是有两个雄主,两个明君,一个昏君,但其他七个都是非明非昏亦非雄。两个雄主分别是清太祖后金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及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两个明君则是清太宗崇德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以及雍正帝胤禛而已。一个昏君...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君
不说别的吧,就说晚清,同治帝、光绪帝家宣统帝,这是君吗?真正的君,恐怕是慈禧吧。故而,清朝无昏君。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呢?所以,光绪成了悲情帝王,因为他搞过戊戌变法。不过问题是,甲午海战是他主导并否认了李鸿章后,坚持要打的。可海战失败后,还是他坚持要和的。这又怎么解释?同治帝,民...

为什么说「清朝没有昏君」?清朝真的没有昏君吗?
1.这要看昏君是怎么定义的了。如果仅仅以传说中的都城夏杰和商周的行为来定义,那么满人没有昏君是真的,不仅满人如此,明宋元也是如此.其实一个国王怎么样,主要看他的个人品行和执政能力。说实话,中国有名的昏君也就那么几个。单纯说满语没有昏君有点抬举了,他们这么说真的好意思。在我看来,坏君...

在清朝的历史中,几乎没出现一个昏君,为何还是走向灭亡?
清朝没昏君,这是一个错觉。许多人为什么认为清朝没昏君,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皇帝自身比较检点,不像明朝皇帝那么有个性。在看待一个皇帝是否昏聩这个问题上,不能单纯只看皇帝自身行为是否检点,还要看他在国事决策、处理政事方面是否措辞得当等因素。以乾隆皇帝为例,他在位期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算是一位...

清朝近300年统治,为何没出现一个昏君?
清朝统治三百年,出了很多有名的皇帝。康熙,乾隆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十分节约的皇帝。他们反对奢侈浪费,太不讲究大排面。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至高无上而大肆挥霍。康熙在50岁大寿时,朝廷里面的官员集资给康熙做了制作了一扇屏风。但是康熙说什么都不愿意将这扇屏风收下来。

清朝有昏君暴君吗
事实上,在清朝皇帝勤政的背后,其实不乏平庸、甚至昏庸的表现。只是清朝文字狱盛行,史官和文人都不敢批判皇帝,才导致对他们的评价过于美化。反而对前代的明朝君主进行肆意的批判和抹黑。而懒就成了他们批评和抹黑明朝的主要手段。不断通过展示明朝皇帝懒,当朝皇帝勤,来抬升清王朝统治的声望!

清朝到底有没有昏君呢?
而其他的帝王在亲政期间都是比较勤快的,在政务上也没有做什么荒诞不经的事情,都不算是昏君。清朝的入关后清朝的前四个帝王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他们都算是政治比较清明,能力超强的君王。而后边的帝王虽然资质平庸,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是残暴昏庸的君王。有人说清朝没有出现过昏君为什么被灭亡...

为何有人认为大明无明君,大清无昏君?
首先,“大明无明君”之说,大明朝历代的皇帝们,都多少犯过错误,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一个极为勤政的好皇帝,但他对待功臣和臣子清廉的手段还是特别狠的,功臣但凡是威胁到皇帝,那么不管你是否犯没犯过错,那你开刀是没错了。再加上朱元璋特别痛恨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这也和他的成长...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这句说明了中国人的思维是这样的,所有的人不会把罪过归咎于皇帝,而且许多人却怪罪一些钱和约的人。比如说切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很多人会责备李鸿章,认为是李鸿章签订了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的思维都是这样,如果稍加用心一想,一个李鸿章怎么能够做得了大清的主,如果不是慈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