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李鸿章对海防建设的基本主张及其理由

如题所述

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形成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并在海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的。
  
  一、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形成
  
  鸦片战争使中国人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西方近代海军的威力,中国的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强烈回应,出现了两位近代海防先驱——林则徐和魏源,其海防思想为:“以守为战”、“久持困敌”以及“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最终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是“海防”派的主要代表,他向清政府递交了一份《筹议海防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海防思想,至此,李鸿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海防思想。
  
  二、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内容
  
  李鸿章比较系统地思考海防问题是在1870年任直隶总督后,在1874年海防会议上,他阐述了海防重于塞防的观点。他认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大患。”他形成了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防的主要目的:制驭日本
  19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的崛起和侵略中国野心的显现,中日矛盾渐趋激化,李鸿章将防日作为其海防的首要目的是势所必然。他说:“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方,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
  (二)朴素的海权思想:“溟海门户,或可抵御”
  多年的外交活动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列强凭实力,推行强权外交,论势不论理,清政府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为此,李鸿章提出了朴素的海防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三洋布局,海口防御
  李鸿章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旅顺、威海和大沽建设海军基地,使之成为“势成犄角,互为声援”的主体防御结构,以便拱卫京畿重地。
  2.陆海表里依护,纵深配合防御
  李鸿章充分考虑到“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之基”的状况,认为加强海军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陆军的力量。
  3.以战为守,建威销萌,改善自守内地的防御态势。
  李鸿章研读普鲁士希哈里的《海防新论》作为自己的依据,主张“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处”设立海军。他以此思想为指导,以战为守,改善自守内地的防御态势。
  4.水陆防御相得益彰的海防战略
  李鸿章认为不仅要加强海军建设,还要相应地加强陆军建设,做到战争中海、陆军相互配合,共同防御。
  (三)海军建设方略
  海军是近代海防的核心,为此李鸿章购买战舰、建立军事基地、设海军司令部、培养海军人才是李鸿章海军建设必须面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李鸿章的海军建设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海军基地建设
  从19世纪80年代起,李鸿章选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修建了旅顺炮台、船坞,至90年代,旅顺、大连、威海船坞及边防体系基本完成。
  2.领导中枢建设
  李鸿章重视海军领导机构的建设。1885年10月,海军衙门成立,1888年,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1888年,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刘步蟾为右翼总兵。自此,海军中枢系统建成。
  3.人才培养
  李鸿章奏设了一系列新式学堂。1880年,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成立,随后又相继设立了威海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等。
  
  三、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局限性
  
  李鸿章根据其海防思想思谋筹划,建成北洋海军,构架成陆地、海口和海上相结合的近代防御体系,使中国海军吨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但中日甲午战争,使李鸿章的海防防御体系瞬间崩溃,暴露出其海防思想存在以下局限性:
  第一、制海权意识不明显。
  时代的局限性使李鸿章不可能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一种防守性的战略,他并没有积极的海权观念,而是将军事力量主要看做一种威慑力量,以期能消除敌人进犯的野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3
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形成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并在海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的。 一、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形成 鸦片战争使中国人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西方近代海军的威力,中国的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强烈回应,出现了两位近代海防先驱——林则徐和魏源,其海防思想为:“以守为战”、“久持困敌”以及“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最终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是“海防”派的主要代表,他向清政府递交了一份《筹议海防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海防思想,至此,李鸿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海防思想。 二、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内容 李鸿章比较系统地思考海防问题是在1870年任直隶总督后,在1874年海防会议上,他阐述了海防重于塞防的观点。他认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大患。”他形成了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防的主要目的:制驭日本 19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的崛起和侵略中国野心的显现,中日矛盾渐趋激化,李鸿章将防日作为其海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3
理由:他喜欢,OK

概况李鸿章对海防建设的基本主张及其理由
海军是近代海防的核心,为此李鸿章购买战舰、建立军事基地、设海军司令部、培养海军人才是李鸿章海军建设必须面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李鸿章的海军建设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海军基地建设 从19世纪80年代起,李鸿章选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修建了旅顺炮台、船坞,至90年代,旅顺、大连、威海船坞及边防体系基本完成。

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1.注重物质,“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的思想,2.注重海防物质建设转向海军战略的考虑 3以陆守为主,转为以水为主,重视外海作战能力和机动战术,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发展的巅峰时期。4.不再提以水为主,转而采取虚张声势的威慑战略,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的滞回和逆转时期 ...

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
1.注重物质,“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的思想, 2.注重海防物质建设转向海军战略的考虑 3以陆守为主,转为以水为主,重视外海作战能力和机动战术,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发展的巅峰时期。 4.不再提以水为主,转而采取虚张声势的威慑战略,这是李鸿章海防思想的滞回和逆转时期 ...

李鸿章为海防之道,莫重于水师。而筹建了什么
海军是近代海防的核心,为此李鸿章购买战舰、建立军事基地、设海军司令部、培养海军人才是李鸿章海军建设必须面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李鸿章的海军建设方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海军基地建设 从19世纪80年代起,李鸿章选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修建了旅顺炮台、船坞,至90年代,旅顺、大连、威海船坞及边防体系基本完成。

李鸿章守海防弃塞房海防指什么
海防指的是建立现代化的北洋海军。李鸿章 :从客观上讲,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

李鸿章为什么认为海防重要,塞防不重要?
新疆的胜利,实实在在是用钱砸出来的,而且清政府为了西北,向西洋各国大量举债。反观李鸿章的海防?二十年间,到位资金不过数百万两,整个北洋舰队,总造价不超过500万两白银,加上海港建设,也没超过800万两白银。如果清政府,二十年间,能足额交付北洋水师,每年200万两白银,那北洋水师,可以购买“...

简述李鸿章制器变法的自强观主张
李鸿章在海防建设问题讨论中提出的变法主张1874年,清政府总理衙门鉴于日本入侵台湾的教训,提出了加强海防建设的六条措施,下发沿海沿江各地督抚讨论,从而引起了一次关于海防建设问题大讨论。李鸿章于12月2日上《筹议海防折》,就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覆奏,并就内政改革提出变法主张。奏折指出,在数千年...

解密为何李鸿章执意要建立北洋水师?
首先,李鸿章在海军事务上的觉醒可追溯至他与太平军的作战经历。1862年,他意识到西方海军的威胁,开始推动中国海军的现代化。他在作战中观察到西方武器的精良和军事训练的严谨,深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其次,鸦片战争后,海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李鸿章等大臣强烈主张加强海防建设。他们认识到,中国...

如何看待近代的李鸿章、
有了李鸿章,才有了近代军事的概念。马骏教授通过分析了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四大建树,以探寻一个王朝覆亡的轨迹。 一、建立中国第一支海军 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第一大建树是:把海防提到战略位置,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 李鸿章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关注了海防问题。他虽然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关注和提出海防思想的...

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能显得识见超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他们身上汲取了许多新鲜的知识。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谋求上进,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李鸿章上书;其中固然与李氏是重要权力中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李氏思想比较开明和开放,是各项洋务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因而对他这一类有新知识的青年颇具吸引力。于是,在甲午战争前,不但严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