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 1863-1931),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与哲学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生于1863年2月27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就读哈佛大学,在W.詹姆斯指导下研究。受机能主义运动及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专注自我理论研究,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米德出生于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父亲是奥伯林神学院教授。16岁考入其父所在的奥伯林神学院,1883年获文学士学位。期间对文学及历史有兴趣。父亲于1881年早逝,米德毕业后任小学教师,但仅4个月后因开除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而离职。1887年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师从帕尔默和罗伊斯。有趣的是,米德未在当时在哈佛任教的W.詹姆斯门下学习,1888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和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受到W.冯特和G.S.霍尔影响,尤其是冯特的“姿势”概念后来成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1891年与海伦在柏林结婚,同年密歇根大学邀请他任哲学和心理学副教授,他接受了邀请。1894年,杜威出任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主任,邀请米德成为助理教授。1902年升任副教授,1907年任教授直至去世。
米德生前未出版著作,经典性著作《心理、自我和社会》由学生根据其讲稿汇编,于1934年出版。代表了米德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人类行为、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点,成为社会科学中关于互动的现代阐述的基础。这些观点融合了功利主义、行为主义、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等传统以及W.冯特、W.詹姆斯、C.皮尔斯、C.H.库利和J.杜威等思想家的概念。这种观点影响了角色理论、民俗方法学、象征互动论、互动论、认知社会学、行动理论、现象学和民谷学等思想学派。
米德以其符号互动论闻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符号”为媒介进行,即符号互动论(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米德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富有意义的。社会行为不仅包含生物有机体间的互动,还包含有意识的自我间的互动。在“刺激 - 反应”过程中,人对自己的姿势可能引起的反应有明确意识。当一种姿势对发出者和针对者有共同意义时,它成为“有意义的姿势”或符号。人类互动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既能通过记号又能通过符号进行互动,这是符号互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原因。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在心理学界及社会学界有较大影响,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中的重要学派。
在自我领域,米德提出自我并不是意识的处理系统,而是意识的对象。自我在人一生下来时并不存在,随着从外部世界获取实践经验,人学会了将自我作为一个对象来考虑,并形成了对自的态度和情感,这标志着自意识的发展。社会交往的环境对自我发展至关重要。米德认为,一个人如能接受他人的态度,像他人一样扮演自我角色,那么他就达到了“自我”的程度。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多个自我,每个自我代表从不同社会群体中获得的单一反应,如家庭中的我、学校中的我、能够相互影响的其他群体中的我。自我概念是“me”(通过角色扮演形成的社会自我)与“I”(独立个体,非作为意识对象)的结合。米德的自我理论对现代自我理论,特别是C.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理论产生了影响。
米德于1863年2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策一个中产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
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 1863-1931),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与哲学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生于1863年2月27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就读哈佛大学,在W.詹姆斯指导下研究。受机能主义运动及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专注自我理论研究,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乔治·赫伯特·米德生平
乔治·赫伯特·米德,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他的父亲,奥伯林神学院的教授,在1879年,16岁的米德便考入了父亲所在的学院。在学术道路上,他广泛涉猎,不仅在1883年获得文学士学位,还对文学和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然而,父亲的早逝迫使他在大学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但因开除扰乱纪律...
乔治·赫伯特·米德成就
乔治·赫伯特·米德,以其独特的符号互动论理论闻名于世。他的理论强调,人类之间的交流并非简单的机械反应,而是通过“符号”这一中介进行的间接互动,即符号互动论(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米德的观点与J.华生的行为主义大相径庭,他认为人的行为并非被动反应,而是具有目的性和深层次的意义。...
【新传人物】米德和他的象征社会互动理论!总结!
乔治·赫伯特·米德,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与哲学家,符号互动理论的创立者,芝加哥学派的重要成员,被誉为美国传播学的先驱。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米德以心灵、自我与社会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础,阐述了其社会心理学的全部理论。米德的象征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类作为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其...
心灵自我与社会作者简介
乔治·赫伯特·米德,这位1863年诞生、1931年离世的杰出思想家,是20世纪不可或缺的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自1894年起,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度过了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期间担任哲学系主任一职。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最后10年,米德对社会学系的影响深远,使其被誉为“米德的前哨”,彰显了他的...
乔治·赫伯特·米德作品
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习经历极大地塑造了乔治·赫伯特·米德的思想轨迹。他深受机能主义和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熏陶,这促使他投身于社会科学的探索,尤其在自我理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自我理论家之一,米德的研究深刻影响了学术界。遗憾的是,米德生前并未有机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
乔治·赫伯特·米德米德的"自我"观点及其局限
乔治·赫伯特·米德的人际传播思想中,自我概念占据着核心地位。他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形成自我,这个过程始于心灵的产生,而非生理自我。心灵是在社会经验的背景下,通过个体间的交流活动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米德看来,自我并非孤立的心理实体,而是社会心理学上的产物,因为交流并非本能,而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主体我和客体我是谁提出的
其是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提出的。心理学家米德将自我划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是作为认知者的我,是在主体内、在主观上构成的我。客体我是一种社会自我,因为自我是在个体与他人、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年出生,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社会互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
乔治·赫伯特·米德、库利、布鲁默等。1、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美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被认为是社会互动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自我概念、角色扮演和符号交互等重要概念,并强调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构建自我。2、库利:加拿大社会学家,以其对日常生活中微观层面行为和面子管理研究而闻名。提出了...
乔治·赫伯特·米德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的理论着重于人类的“自我感”,即个体心灵作为一个对象进行自我交流的能力。他强调,人通过模仿他人角色,达到自我认知的层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由"我"(独立个体)和"me"(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结合构成。"me"是通过社会角色扮演形成的,而"I"则非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