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者梅罗维茨的简介

生平,著作,主张思想等,及对他的看法

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他与莱文森都是波兹曼的博士生。

1985年,他的重要著作《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6年获美国广播者协会和广播教育协会的最佳电子媒介图书奖,以及语言传播协会的年度图书金奖,被译成日、法等多种文字出版。

主要论点

1、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梅罗维茨认为,由媒介造成的信息环境同人们表现自己行为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同样重要;在确定情境界限中,应把接触信息的机会考虑进去并当作关键因素。

2、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梅罗维茨认为,对于每一社会情境来说,人们都需要一种明确的界限,因为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同情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情境重叠时,会混淆不同的社会角色,令人们感到困惑、不知所措。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梅罗维茨的主要观点

  梅罗维茨(1985)认为,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其中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令人瞩目,因为它能更有效地重新组织社会环境和削弱自然环境及物质“场所”间一贯密切的联系。因此,梅氏声称,他提出新的媒介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媒介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以解释和说明人类传播活动中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这类变化现象。

  梅罗维茨指出,戈夫曼只是分析了人际交流中“场所”不同、“话语”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亦不同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出“场所”对交流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真正原因。饭店服务员在“前台”和“幕后”的讲话固然不同,但是,如果他们在议论顾客的古怪行为时忘了关上通讯联络系统,而让这几位顾客听到了这种幕后的说笑,那么这种说笑就不再是“幕后”的而是“前台”的了,也就显得窘迫而不适当,从而会影响整个事情的情境。所以,他认为,地点场所对情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允许某些人听到和看到正在其间发生的交流活动,而不让其他人听到和看到这些传播活动。这就是说,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比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场所重要,而在确定信息环境与物质场所的界限时,接触信息的机会则是判断和辨别的一个关键因素。一间卧室可以充当某对夫妻之间进行密谈的环境,因为其他人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密谈的信息。同样,一位政府首脑将他对成千上万公众演讲的情境照搬到家庭或卧室之中,也是不适当的。因此,在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中,情境就是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观点。构成信息系统的是“谁处在什么地点”和“什么类型的行为可被谁观察到”的两种情形,或者说是以人们接触社会信息——自己和别人行为的消息——的机会为核心。在这信息系统内,“信息不但在自然环境中流通,也通过媒介传播”,因此,“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

  梅罗维茨的另一主要观点是: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他认为,不同情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而不同情境的重叠或混淆则会引起行为的错乱,因此,真正不同的行为需要真正不同的情境。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情境一旦重叠或混淆,社会角色就会随之变化,面对混乱的角色特点,人们会感到困惑不解、不知所措。

  情境是动态的和可变的。梅罗维茨不同意“拟剧论”者的情境静态观,认为,“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是一个可变因素,而不是个人或社会存在的一个静态的方面。制约此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的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决定和社会对媒介的运用情况。”这就是通过人们在传播活动中努力使特定的行为与特定的动态的情境保持一致,从而前后一贯地演好某个规定的角色。但是,梅罗维茨指出,相安无事的人际交流情境,一旦遭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入侵,原先的和谐与平静往往会受到破坏,引起麻烦。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运用混淆了区分不同情境的界线,将那些只适合某些人观看的演出原封不动地搬给了整个社会来观看了。比如,60年代后期黑人权利倡导者斯托克利·卡迈克尔在不同的特定物质场所里演讲,他会既有忠实的黑人受众群,也有热情的白人听众群,因为他能根据听众对象的特点设计自己的演讲内容和风格,投其所好。但是,当他需要运用广播电视来讨论黑人权利时,他既找不到明确的解决办法,也无法设计出一种让两者都欢迎的演讲内容。于是,他在大众传播中采用了适合运动主体黑人需求的办法,结果他的演讲激发了黑人受众群的巨大热情,但却激起了白人受众群的敌意和恐惧。

  在对上述观点论证中,又导致梅氏提出第三个观点: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首先,它促成了不同类型的受众群的并合。梅氏认为,电子媒介不仅使在自然、物理环境中的团体传播的不同受众群趋向合并,也使许多世纪以来印刷媒介占统治地位下造成的不同受众群趋向合并。印刷媒介要求传播过程的参与者有阅读能力和懂写作技巧,接受一定的教育,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印刷媒介的接触,从而形成适合不同文化层次和类型的受众群。相反,电视所展示的日常生活的视听形象,几乎“完全不是一种代码”,是一种一看就懂的画面,观看电视的技巧极易掌握,无需接受特殊的训练和教育。其次,电子媒介还促成了原先接受情境、顺序和群体的改变。原先读者阅读印刷晶总是随着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增长,先读浅显、简单的,逐步再看深奥、复杂的;而看电视不需经过固定的阶段和顺序——人们不必先看简单的电视节目,然后才能看复杂的电视节目。原先印刷媒介的受众较为单纯和易于把握,现今电子媒介的受众是混杂的,不易把握。第三,电子媒介使原来的私人情境并人公共情境。梅罗维茨论述道:由于电子媒介代码的简单性,它们能将来自不同经验世界的视听形象显示给许多不同的受众群,造成了不同阶层的受众群对信息的更大程度的分享,从而促成许多公众领域的合并。他还认为,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具有具体、生动和体现事件进展这一性质,公共经历和私人经历的界线有时变得比以往难以确定得多,甚至不可能确定。通过电视,人们可以观察到别人的私人行为,原来的私人情境成了公共情境。情形若任其发展,那么人将会成为日本传播学者所形容的“透明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隐私,都处于被公众观察之中。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3
约书亚·梅罗维茨是通信在系教授通讯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在达勒姆 。他已出版有关的特效作品的大众媒体 ,包括将无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对影响各种媒体技术有致,特别是电视的分析。
BA,皇后学院,1972年
MA, ibid., 1974 MA,同上,1974年
Ph.D., New York University, 1978博士,纽约大学,1978年
Courses Taught 讲授课程
CMN 455, Introduction to Media Studies CMN 455,介绍媒体研究
CMN 515, Analysis of News CMN 515,分析新闻
CMN 732, Communication Theory CMN 732,通信原理
CMN 758, Media Analysis and Criticism CMN 758,媒体分析与批评
CMN 772, Seminar/McLuhan and Beyond CMN 772,技术交流会/麦克卢汉和超越

传播学者梅罗维茨的简介
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他与莱文森都是波兹曼的博士生。1985年,他的重要著作《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获...

约书亚·梅罗维茨
约书亚·梅洛维茨,媒介环境学派的重要学者之一,以媒介情境论著称。在《消逝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梅洛维茨提出,媒介情境论的核心观点在于,新媒介的出现带来新情境,进而影响社会行为。新情境由地点和媒介共同构建,地点决定了现场交往的信息系统,而电子媒介则创造了其他类型的情境。...

浅谈媒介情境论
媒介环境学派,作为传播学的第三大学派,其兴起为传播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自尼尔·波兹曼创立该学派以来,众多学者投身其中,梅罗维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继承戈夫曼和麦克卢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85年出版了《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其学术地位。然而,国内学者对此...

...代表人物(英尼斯、麦克卢汉、戈夫曼、梅罗维茨)
戈夫曼与梅罗维茨两位学者,虽然与多伦多学派的关系并非直接,但他们的理论对多伦多学派产生了影响。戈夫曼提出人们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理论,梅罗维茨则探讨了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尤其是性别、年龄界限的模糊化和政治角色的普通化。多伦多传播学派通过其独特的理论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

交大常考之一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相逢最好用の答题点
梅罗维茨分析媒介对社会情境的影响,强调媒介是信息系统的观点。学派关注技术发展与伦理问题,对理解人工智能、短视频等行业现状与问题有重要启示。媒介环境学派强调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其观点在技术发展与伦理问题分析中尤为重要。学者们对媒介技术决定论的讨论,展现了技术对社会文化与观念变迁的作用。传播...

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卢提出媒体介即情境对吗
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卢提出媒体介即情境对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继承麦氏理论的美国学者梅罗维茨大胆吸收了麦克卢汉理论的精华之处,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进行定位,独创了富有特色又具有开拓性的媒介情境理论。

媒介文化与什么观念转变有关
这是梅罗维茨的又一主要观点。他指出,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由于他们的传播代码的简单性,情境形式正在发生变化。长期以来,印刷媒介的传播要求受传者具有基本的读写技巧,电子传播媒介则与此大不相同。电视的电子记号展示日常生活的“视、听形象”,人们不必先会看简单的然后才能看复杂的电视节目。 已赞过 已踩过<...

关于批判学派知识点的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派关注传播作为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文化研究学派关注传播中的实际讯息或话语,不仅关注高雅文化,也关注流行文化。媒介环境学派主张泛技术论、泛媒介论、泛环境论、泛文化论,强调一切技术都是媒介、环境和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人物梅罗维茨提出“中区”、“前前后区”、“...

媒介环境学评析
论文的结论之一是:“英尼斯、麦克卢汉、波斯曼、梅罗维茨、莱文森等人的研究是一个比较规范的研究范式。我称之为‘媒介形态理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列举媒介环境学派的“六个规定性特点”:(1)立论的中心和原点是媒介;(2)侧重研究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媒介传播的具体内容;(3)区别对待不同媒介的特性,反对泛论媒介;...

传播社会学的主要流派
情景论美国传播学学者梅罗维茨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空间感的失落》提出此观点。他的情景论是对戈夫曼拟剧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糅合,即承认人们在他人面前会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自己,这也就是特定情境下的自我行为调整,以及媒体会对社会情境产生影响。由此进一步提出媒体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会出事人们...

相似回答